“红岩上红梅开,千里冰霜脚下踩,三九严寒何所惧,一片丹心向阳开……”一曲《红梅赞》,唱不尽渣滓洞、白公馆英烈的忠贞与不屈。
走进渣滓洞监狱旧址,面对阴森的囚室、恐怖的刑具,今天的人们或许会问:是什么让烈士们舍生忘死?
白公馆,位于歌乐山山腰。不远处的渣滓洞,原是一个小煤窑。后来,这两个地方都被改为监狱,关押、审讯、拷打革命志士。解放战争时期,这里是关押和杀害人和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。
彼时,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、白公馆的中国人,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,不折不挠、宁死不屈,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。
1948年6月,由于叛徒出卖,江竹筠不幸被捕,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。反动派知道她是彭咏梧之妻,长时间担当彭咏梧的助手,手中掌握着许多重要的秘密情报,便妄想从她身上打开缺口,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。
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兼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徐远举审讯江竹筠,百般威吓利诱,江竹筠却丝毫不为所动。
徐远举一无所获,企图用严刑拷打来摧毁她的意志,给她戴重镣、坐老虎凳、用电刑……江竹筠疼痛难忍,多次昏死过去,但她始终坚贞不屈,“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,杀我的头,要组织是没有的。”最终,江竹筠壮烈牺牲,年仅29岁。
1948年4月,由于叛徒出卖,刘国鋕不幸被捕。面对徐远举提出“只要签字脱离就得到释放”的劝降,他斩钉截铁地回答:“我死了,有在,我等于没死。”就义时,他怒斥特务:“你们有今天,我们有明天!”同时大声高呼:“社会主义一定胜利!革命一定成功!中国万岁!”
陈然面对敌人酷刑,威武不屈,在狱中以顽强的意志写下《我的自白书》:“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,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,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,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。”在刑场上,他挣扎着扯去背后的“死囚标”,转过身面对端枪的刽子手说:“你们有种的,正面开枪。”
1949年11月27日,离重庆解放只有3天,反动派对关押的革命者实行集体大屠杀。在枪声大作、烈火熊熊的最后关头,革命志士们也不曾屈膝求生,他们在烈火中永生。
数据显示,当天,被关押在白公馆、渣滓洞等监狱中的许晓轩、谭沈明等213人被杀害。而此前,9月6日,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及秘书宋绮云等6人被杀害于松林坡;10月28日,陈然、王朴、成善谋等10人被杀害于大坪刑场;11月14日,江竹筠、李青林、齐亮等30人被枪杀于电台岚垭;11月29日,城区“新世界”临时看守所中的32人被押至松林坡杀害。遭反动派前后杀害的共300多人,仅有35人脱险幸存。
“红岩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,在中共中央领导下,以、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人在政权统治下的重庆,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,锤炼、培育和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,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、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、坚定理想信念、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。”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说。
红岩精神反映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一个重要方面——国统区特殊环境下的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。这就是红岩精神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方位。
“今天,我们回首往事,红岩精神依然是座巨大的宝库,它具有丰厚的历史内涵,更具有穿越时空的实践价值。”黎余说,“我们要深刻把握红岩精神的信仰之力、道德之力、团结之力、执行之力,坚定理想信念,养成浩然正气,始终保持人敢于斗争的风骨、气节、操守、胆魄,发扬斗争精神,增强斗争本领,以‘踏平坎坷成大道,斗罢艰险又出发’的顽强意志,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,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